测试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四)参考答案及解析
时间:2017-02-07 16:21:46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初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要采取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决定和影响受教育权在社会中的分配,决定谁有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无享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有受什么样学校教育的权利等问题。2.B【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点,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3.C【解析】近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其中,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4.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观察研究法的概念。5.C【解析】“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课程”都是综合课程的形式,隶属综合课程,只不过综合的程度以及设计的思路略有差异。6.C【解析】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7.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级平行管理的概念。8.D【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9.D【解析】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10.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11.B【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12.C【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13.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为了改变自己在班级中的排名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14.B【解析】场独立型的人更多地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A项错误;区分冲动型和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C项错误;认知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D项错误。15.D【解析】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16.B【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17.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成性学习的概念。18.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19.B【解析】道德认知属于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20.C【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21.C【解析】升华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二、辨析题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德育并不是五育中的基础。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因此,教育不一定能促进人的发展。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会受到双重抑制。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1)互访;(2)书面联系;(3)召开家长会;(4)成立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6)举办学校开放日;(7)班级网络;(8)家教咨询。2.(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4.(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1.(1)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坚持正面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的形成。案例中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处理过于简单和粗暴,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企图用“堵”的方法来防止问题的出现;但是,事实上,这样反而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以致产生“敌意”。(2)灵活运用多种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榜样示范、陶冶教育、表扬奖励与批评相结合。运用“体谅模式”,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谅老师的用心,体会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体会全班学生维护班集体荣誉的心情。2.(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分散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2)李老师的这种教法非常好。①李老师应用了意义识记的教学方法,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凡是有意义的材料,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②李老师还应用了学习策略中精加工策略的教学方法。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使用精加工策略可使学生的知识记忆深刻,并且在提取信息的时候也更加容易。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