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二)(答案)

时间:2017-06-20 08:54:00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6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试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1.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学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记》的掌握。★★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2.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康德的认识。★

【错因分析】有些人认为,首次将《教育学》作为大学课程进行讲授的学者是康德,而有些人则认为另有其人,这是目前尚存争议的知识点。考生如果遇到类似题目,要看选项中是否有康德这一项。

3.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不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涵。

4.C【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癸卯学制的理解。★★

【错因分析】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的参照蓝本是日本的学制,壬戌学制的参照蓝本是美国的学制,考生需准确区分并熟练掌握。

5.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杜威的著作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6.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赞科夫的认识。★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记忆混淆。

7.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8.C【解析】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由此,答案为C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启发性原则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不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9.B【解析】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难度不大,考生需准确掌握。

10.D【解析】“道德”二字的合用,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命题立意】考查“道德”二字合用的渊源。★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1.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观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的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12.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备课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理解不准确。

13.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启发性教学的典型示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启发性教学的理解。★★

【错因分析】混淆常用教学原则的内涵。
14.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新教育运动。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新教育运动的理解。★★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15.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泰勒模式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目标模式的理解。★★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16.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与施行的时间。★★

【错因分析】考生易混淆几个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与施行的时间。

17.D【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章的内容。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具体内容不了解。

18.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要注意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新修订的内容,易误选B项。

19.C【解析】详见《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错因分析】相关知识识记不清楚。

2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正式的课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古德莱德关于课程定义的理解。★★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1.C【解析】格塞尔所做的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他的自然成熟理论的有力证明。

【命题立意】考查格塞尔为自然成熟说所做的著名的实验。★★

【错因分析】考生对各个心理学家所做的著名的实验记忆混淆。

22.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错因分析】混淆环境、遗传、教育、实践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3.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一般来说,儿童的性情总是爱好嬉游,而厌恶约束,就像草木开始萌芽,顺应它就发展,摧残它就衰萎。因此,儿童教育就须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也就是说,要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本题答案选C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尊重学生原则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大。考生易错选B项,王阳明提出的教学原则中,有因材施教原则,只是对应该原则的文段是“随人分限所及”。

24.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认识。★

【错因分析】复习不到位。

25.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要素主义教育的观点。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要素主义教育的理解。★★

【错因分析】识记不清。

26.D【解析】提出教学过程优化的教育家是巴班斯基。

【命题立意】考查巴班斯基的观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27.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近发展区”的提出者。★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28.C【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性规律的理解。★★

【错因分析】“关键期”是考生理解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性规律的关键词之一,此外,还有“同一方面的速度快慢”“不同方面水平高低”。

29.D【解析】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符号学习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没有准确掌握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的内涵。

30.B【解析】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泛化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泛化与分化的内涵。

31.C【解析】12岁~18岁的青少年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其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命题立意】考查12岁~18岁的青少年的发展危机。★★★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2.D【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命题立意】考查场依存型学生的认知特点。★★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考生需准确识记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的认知特点。

33.C【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34.C【解析】诱导是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以及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前者是负诱导,后者是正诱导。相继性诱导是在大脑皮层的相同位置上以兴奋与抑制发生的先后来分的。例如,由于晚上“开夜车”学习,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大脑抑制,是相继负诱导。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相继负诱导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的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没有理解正诱导与负诱导、同时性诱导与相继性诱导的区别。

35.B【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生活中大量的“一心二用”现象,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都属于注意的分配。

【命题立意】考查注意的分配现象的体现。★★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性,易错选A项。

36.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所述是知觉的大小恒常性。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知觉的恒常性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知觉的四个特征的概念。

37.C【解析】压抑(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该理论是弗洛伊德在给病人催眠时发现的。他认为个体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该记忆使病人感到痛苦而被人为地压抑到潜意识中。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压抑(动机)说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准确识记关于遗忘的原因的几种理论。

38.D【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心境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心境、激情与应激的内涵。

39.D【解析】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这对于婴儿是相对正常的,对于成年人则可能由于极度地歪曲现实而成为偏执妄想。

【命题立意】考查投射的概念。★★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40.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如有些同学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但又怕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趋避冲突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四种动机斗争的概念。

41.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知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命题立意】考查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

42.A【解析】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命题立意】考查晕轮效应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社会知觉常出现的几种偏差的概念。

43.B【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负强化的理解。★★★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考生需注意区分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的概念。

44.B【解析】名义量表(定名测量),其上的值只有类别标志的含义,不能施加任何运算;顺序量表(定序测量),其上的值只有顺序的含义而不等距,既无可加性更无可除性,只可施行顺序递推的逻辑运算;等距量表(定距测量),其上的值不但有顺序含义,还是等距的,即单位相等,只有可加性而无可除性,只能施行加减运算而不能作乘除运算;比例量表(比率测量),其上的值不但有顺序性,还等距、等单位、有绝对零点,既有可加性又有可除性。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定序测量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45.B【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命题立意】考查信度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混淆了信度与效度的概念。

46.D【解析】D项体现了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命题立意】考查环境对人身心发展影响的体现。★★

【错因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错选多因记忆混淆。

47.A【解析】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以及典故“望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第二信号系统属于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命题立意】考查经典性条件作用说的内容。★★★

【错因分析】考生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几个流派的观点识记不清。

48.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诊断性评价的内涵。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诊断性评价的理解。★★

【错因分析】记忆混淆。

49.C【解析】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命题立意】考查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层次。★★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50.A【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张飞的气质就符合胆汁质的特点。

【命题立意】考查胆汁质的气质特点。★★★

【错因分析】本题为常考题目,考生易混淆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